当前位置:首页 > 奇异故事 > 正文内容

长征旅途中的故事(长征途中的经典故事)

红一方面军中走得最远的部队的长征路是二万五千里。

红一方面军,也就是中央红军,长征时间是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;经过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湖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、四川、西康、甘肃、陕西等11省;翻越20多座大山,主要有大庾岭、骑田岭、萌渚岭、都庞岭、越城岭、岷山、六盘山及夹金山、梦笔山、长板山(又称亚克夏山、马塘梁子)、仓德山(又称昌德山、昌徳梁子)、打古山(又称拖罗岗、施罗山、塔鲁岗)等5座雪山;渡过22条河流,主要有雩都河、湘江、乌江、赤水、金沙江、大渡河、白龙江、腊子河、渭河等。

爬雪山,过草地,二万五千里k征。

赤水,雪山,草地眠山


红军长征中的食物有野菜、草根、麦面疙瘩汤、野韭菜、野蒜、臭蒿子、豌豆苗、蘑菇汤,青稞、牛皮带、旧牛皮鞋、牦牛肉、苞谷、小米、南瓜、蕨根等。

长征一路上从东南行军到西北,沿途移风易俗,红军的粮食种类也在不断地调整,配额也不得不一再缩减。长期行军,给养完全跟不上,所以食不果腹地行军作战,成为经常的事情。

时任周总理警卫员的顾玉平回忆说,长征中大家吃的是“包子饭”,就是按定量每人一包,菜也是一份。周总理和他吃的都是同一种菜,一样的分量。长征途中只有李德有专配的炊事员,其他领导人与士兵吃的都一样。

南方的炊事员到了少数民族地区全都一筹莫展。长征中担任炊事员的大多是江西出来的老战士,在此之前他们从没见过青稞麦,也没做过玉米饭,于是只好动脑筋、想办法,学习新的做饭技术,于是炊事员每到宿营地,首先就忙着到处找碾子推磨。

长征刚进到藏区时,部队里主要吃的是酥油粑粑,这是一种把青稞炒熟后磨成粉,用酥油拌和,盛在木碗里用手抓着吃的食物。开始,来自江西、湖南等外省的红军战士都吃不惯那股腥味,不愿吃,各部队政治机关只好专门发了材料,解释说藏民的这种食物其实对身体健壮是很有好处的,鼓励大家吃下去。

红军自从进入黔藏地区,吃大米的机会就越来越少,红三军团四师政治部科长谢扶民在日记里写到与苗民购买糯米的事:“买到的都是糯米,有的单位不愿意要,一来因为米好花钱多,二来有人说吃了糯米腿发软,走不动路。但经过了解,原来这里只产糯米,别无他粮。大家只好说,‘好吧,就算过一个年节吧!’”

籍贯来自东南地区的战士,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吃糯米。红军这段路程多以苞谷、青稞麦为主食,一直到了渭河南岸,才吃到久违了的大米。

红军在长征路途中具有代表意义的食物是野菜和青稞面

红军长征中的食物有野菜、草根、麦面疙瘩汤、野韭菜、野蒜、臭蒿子、豌豆苗、蘑菇汤,青稞、牛皮带、旧牛皮鞋、牦牛肉、苞谷、小米、南瓜、蕨根等。这其中,野菜和青稞面最具体代表性。

长征一路上从东南行军到西北,沿途移风易俗,红军的粮食种类也在不断地调整,配额也不得不一再缩减。长期行军,给养完全跟不上,所以食不果腹地行军作战,成为经常的事情。

相关文章

孟母三迁的启示_孟母三迁的启示英文

孟母三迁的启示_孟母三迁的启示英文

孟母三迁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: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zhi言是十分重要的。现代的人们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,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,启发人更多的思维。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, 母亲扮演着重要的...

叶公好龙寓言故事_叶公好龙寓言故事书

春秋时期,有个楚国人沈诸梁,自称为叶公,由于他字字高,所以大家都叫他“叶公子高”。叶公喜欢龙的癖好名扬四方,他家里的门窗梁柱上刻着龙的图腾,配剑也是龙的图案,墙上也绘着龙。天界的真龙知道人间有这样一个...

经典动物童话故事_动物童话大全

命运的转折小猪佩奇和小狗汪汪共同生活在猎人司巴家里。不同的是佩奇不需要干任何活,就可以在家里吃香喝辣的,吃饱喝足倒下就睡,养的白白胖胖。而汪汪则需要跟随司巴进山打猎,辛苦不说还充满危险,每日筋疲力尽。...

囊萤映雪故事简述60字_囊萤映雪的故事梗概50字

有两个版本,一个是车胤的故事,另一个是孙康的故事。 他们都因为家境贫困而买不起灯油,无法在晚上读书。车胤看到萤火虫发出的光芒,想到可以用它们聚拢起来作为读书之用,于是他做了一个纱囊,捉了数十只萤火虫,...

党史小故事300字_党史故事300字人物事迹怎么写

窑洞之问发生在1945年,话说一九四五年七月一日,应中共中央、毛泽东主席的邀请,为推动国共团结商谈,黄炎培和冷遹、褚辅成、章伯钧、左舜生、傅斯年6位国民参政员,由重庆飞赴延安访问,黄炎培与毛泽东在窑洞...

月亮的古诗10首_月亮的古诗10首五言诗

月亮的古诗10首_月亮的古诗10首五言诗

◎◎1、《静夜思》?唐?李白?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◎2、《宿建德江》?唐?孟浩然?移舟泊烟渚,日暮客愁新。野旷天低树,江清月近人。◎3、《古朗月行》?唐?李白?小时不识月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