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端午节的来历20字(关于端午节的来历简单些50字就够了)
相传爱国诗人屈原去世后,楚国人民异常悲痛,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,人们会用叶子包食物投入江中,随着时间的演变,后来,在每年的五月的第五天,就演变成了端午节,吃粽子等习俗传统,纪念了爱国诗人屈原。

拓展资料
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诗人、政治家。屈氏,名平,字原。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,热爱祖国,他年轻时为人民做过很多好的事情,赢得了很多人的称赞。博闻强识,志向远大。
屈原主要作品是有《离骚》《九歌》《九章》《天问》等。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《楚辞》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,受到了很多后代的诗人和文学家的追捧和喜爱,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端午节百科名片 端午节粽子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,又称端阳节、午日节、五月节、五日节、艾节、端五、重午、午日、夏节,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,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,赛龙舟,挂菖蒲`蒿草、艾叶,薰苍术、白芷,喝雄黄酒。据说,吃粽子和赛龙舟,是为了纪念屈原,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“诗人节”,以纪念屈原。至于挂菖蒲、艾叶,薰苍术、白芷,喝雄黄酒,则据说是为了避邪。“中国端午节”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,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历代有大量诗、词、歌、赋等文学作品传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