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七夕节的由来_关于七夕节的由来和风俗有哪些
七夕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,由星宿崇拜演化而来,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,因拜祭“七姐”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,故名“七夕”。
七夕节有许多传说,其中最著名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。相传牛郎父母早逝,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,只有一头老牛相伴。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,教他怎样娶织女做妻子。到了那一天,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,并在水中嬉戏。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。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,唯独剩下织女。在牛郎的恳求下,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。婚后,牛郎织女男耕女织,相亲相爱,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。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两个儿子。但是,王母娘娘得知了这件事情,便将织女带回天界。牛郎和织女之间的爱情感动了天上的仙女们,于是王母娘娘同意让他们每年的七月七日相会一次。
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,而七夕乞巧节起源于汉代,在东晋葛洪的《西京杂记》记载中可以看出,后来因为牛郎织女的传说,七夕节被赋予了爱情的意义,七夕节也成了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日子,正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认可。
七夕节,又称中国情人节,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故事,被称为《牛郎织女》。故事中,牛郎(代表繁星)与织女(代表织女星)相爱,但由于天河的阻隔,无法长久相守。他们每年七月七日,在鹊桥相会一次,这一天被视为他们的重逢日。因此,七夕节也被视为中国的情人节,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坚贞。
